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,所谓“冬病夏治”,是指对一些因阳虚、外感六淫之邪而导致某些好发于冬季,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,在夏季阳气旺盛,病情有所缓解时,辨证施治。
“冬病夏治—三伏贴”选择夏季三伏天进行贴敷,利用此时机体阳气充沛,代谢旺盛,药物更容易渗透吸收,从而起到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,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,使冬天易诱发或加重的疾病得以治愈或减轻。
为什么要在三伏天贴呢?
一、三伏贴是依据“冬病夏治”原理,利用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三伏天时期,机体阳气充沛,体表经络中的气血也最为旺盛,以中药贴敷穴位来达到疏通经络、调整脏腑阴阳、祛湿驱寒的作用,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二、在“三伏天”敷贴“三伏贴”对机体可以起到鼓舞正气、驱逐宿邪,增强自身抵抗力,达到疾病防治的目的。
三、三伏贴有助于调动人体阳气,扶正固本,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、抗病能力。同时还能把寒气从人体中释放出来,调理冬病,为秋冬储存阳气,使一些宿疾得以修复。
三伏天怎么算
三伏天就是指农历“三伏天”,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,一般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,分有初伏、中伏、末伏三个庚日,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法来推算的,以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,第四个庚日为中伏,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。入伏后,地表湿度变大,每天吸收的热量多,散发的热量少,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,一天天积累,三伏时热量达到最高峰,因此气温也是最高的。
入伏后,地表湿度变大,每天吸收的热量多,散发的热量少,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,一天天积累,三伏时热量达到最高峰,因此气温也是最高的。